在後疫情時代,台灣網民對於AI的認知和使用情況呈現積極態度。然而,我們也看見了民眾對於過度依賴科技和隱私權問題的擔憂。這些資訊對我們而言的重要性無法忽視,這將引導我們在AI發展的道路上,更著重在提升安全性、保護隱私,並透過成功的應用案例,讓民眾更加瞭解與信任AI。
此報告由Z.com Engagement Lab執行,調查期間為2023年7月15日至7月20日。受訪者為年齡在16至60歲間的台灣網路使用者,樣本數量為981。透過數據加權處理,更真實地反映台灣網路使用者的狀態。本調查旨在幫助各相關領域的商業決策者深化對於後疫情時代一般消費者觀點的理解。
台灣網民對AI的看法:多數自評對AI有基本理解
台灣有94.8%的民眾表示聽過人工智慧(AI),其中男性聽過的比例略高於女性。在各年齡層中,51-60歲聽過的比例最高,比例較低的則為16-20歲的92.8%與31-40歲的92.9%。
超過半數的台灣民眾(51.3%)自評對AI有4分以上的理解程度,認為自己4分(有點理解)與3分(不太理解)的比例相當接近,平均而言,台灣民眾自評對AI的理解程度為3.51分。
過度依賴與生活便利:台灣網民面對AI的兩難與期待
台灣民眾最大的擔憂是過度依賴科技,有67.6%的民眾擔心使用AI會使人們過度依賴科技。其次是隱私被侵犯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分別有61.1%與52.9%的民眾表示擔心。這顯示出個人隱私和人際交流是台灣民眾對於使用AI的主要擔憂之一。
相反地,提升生活便利是台灣民眾最期待AI能做到的,有66.9%的人表示“期待”或“非常期待”AI能在這方面有所貢獻。此外,59.7%和57.5%的人分別期待AI能促進社會進步和提升個人效率。這三個領域的期待程度皆超過五成。
台灣民眾對於AI進行重要決策的看法
對於讓AI進行重要決策,39.3%的受訪者給予4分評價,顯示人們對AI的信任程度還在觀望階段,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實際應用經驗才能建立信任。
完全信任AI進行重要決策的比例較低,只有4.2%的受訪者選擇6分(完全信任)。在各年齡層中,16-30歲與31-40歲的選擇6分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是5.3%和5.4%。
未來使用AI產品的關鍵因素:政府法規、資料透明度與充份的知識背景
在所有年齡層中,更嚴格的政府法規標準是影響人們未來是否願意採用AI產品的最大因素,有60.3%的受訪者認為這是決定的重要條件。其次是更透明的資料管理政策與更充足的AI知識背景,分別有48.4%與47.5%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是重要因素。
台灣AI使用者的首選:ChatGPT、Bing AI與Microsoft 365 Copilot
台灣民眾使用過的生成式AI應用程式前三名為ChatGPT(39.2%)、Bing AI(27.6%)與Microsoft 365 Copilot(26.2%)。在文字生成類型中,使用最多的是ChatGPT,綜合生產力工具中最多的是Microsoft 365 Copilot,圖像生成類型中最多的則是Midjourney。
在工作中使用過的生成式AI應用程式前三名分別為ChatGPT(42.7%)、Microsoft 365 Copilot(31.0%)和Bing AI(28.8%)。其次,Duet for Google Workspace(13.3%)和Bard (11.8%)也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在工作中使用,這兩個工具都是由Google開發的。
在各年齡層中,16-30歲的民眾有47.8%在工作中使用過ChatGPT,41-50歲的民眾則是最常使用Bing AI(34.1%),且較少使用Microsoft 365 Copilot(25.3%)。而在51-60歲的族群中,使用Microsoft 365 Copilot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達到33.8%。
此份調查報告的結果讓我們得知,針對台灣民眾對於過度依賴技術和隱私問題的主要擔憂,就由增強人工智能產品的安全和隱私功能,對於進一步推廣AI並提升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將有極大的助益。
Z.com Engagement Lab將持續追蹤台灣民眾對AI的看法並更新調查數據,追蹤市場脈動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執行單位|Z.com Engagement Lab
調查日期|2023 年 7 月 15 日至 7 月 20 日
調查方法|網路調查
調查對象|16-60 歲台灣網路使用者
樣本數|981份
筆者 |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核稿 | Mason Lin 林孟希
*本文初稿為關鍵議題研究中心使用 AI 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