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病毒變異株現身台灣,民眾進入「染疫新生活」,對疫情態度多持保守

2022-08-09 新冠疫情

閱讀重點

經過今年五六月的疫情確診高峰後,儘管目前每日確診案例仍皆破萬件,但相較先前已明顯大幅下降,再加上確診病例幾乎皆為輕症,因而台灣民眾對於疫情現況的嚴重程度評估雖然依舊謹慎,但較前月相比已大幅下降,認為疫情非常嚴重(十分中嚴重程度達八分)的比率,已恢復約至四月時的水準。

本文轉載自Engagement Lab原文出處

民眾對大環境感受較為悲觀,需習慣「染疫」變成新日常

        但雖然確診人數明顯下降,但每日確診人數依舊維持在一萬至兩萬多名案例,另外其他國家如鄰近日本更已進入第七波疫情高峰,台灣境內也出現新變異株病毒如BA.4及BA.5的確定病例與社區感染,讓民眾大多不敢掉以輕心。除了「防疫」變成常態,更可能「染疫」亦成為了大家不得不接受的日常。

        雖然與病毒共存已成為生活新常態,政府政策也逐漸往開放國境、放寬防疫措施與鬆綁隔離政策的方向前進,但對於之後台灣是否會再度迎來疫情感染高峰,以及加上染疫後症狀的嚴重程度,還是有難以預估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特定較為脆弱的群體  (如嬰幼兒)一旦少數感染重症,影響卻是特別嚴重,這些均依舊是大多數民眾顧慮的考量種點。因此在調查中,民眾對於未來一年疫情感受程度「愈來愈好」的比率降至兩成,而感到「越來越糟」的比率則上升至超過四成,可見即使疫情感染人數大幅降低,但民眾對於大環境的感受與上月相比,較為悲觀。

 

近四成民眾的消費預算趨保守,常備防疫醫療衛生產品

        民眾的不樂觀,同樣也顯示在消費預算上。調查顯示有近四成網民未來一個月的消費預算會減少;而預算增加最多的品項是醫療保健品,接著是家用品與包裝食品。雖然因為即將到來的中元節普渡、暑假等季節性因素,接下來將會是各家家用百貨與量販銷售的重要消費旺季,但除此之外,與疫情前相異的是必定是如口罩、酒精與快篩等防衛性防疫用品,已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長期備品。

 

民眾多優先選擇Novavax,施打疫苗已成全民共識

        另外一項逐漸常態化的日常生活需求則是Covid-19疫苗。施打疫苗已成全民共識,調查顯示僅有4%民眾因不信任疫苗或擔心副作用等原因,一劑都尚未施打。除了孩童施打疫苗已經上路,在陸續開打的第四劑疫苗當中,Novavax也是另一個選擇。此次調查發現,除了各有接近一成的民眾非Novavax不打、或相反的堅決不打Novavax,喜好特別明確;除此之外,有近四成的網民不會特別選擇Novavax,近五成的民眾則可以接受其他廠牌的疫苗。這顯示出儘管Novavax因為副作用較少等因素,對民眾在疫苗品項的排序上有吸引力,但整體而言,因施打疫苗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Novavax雖然頗受大眾喜愛,但針對多數族群而言,並非促使民眾從「不打到決定要打」克服靜摩擦力動起來的關鍵。

 

支持現有確診者居隔政策,海外入境者仍須隔離

        而許多台灣民眾引頸期盼的出國旅遊,牽連到與政府出入境的居隔政策息息相關。對於居隔政策更細緻的討論,首先能發現無論是否有施打疫苗的紀錄,目前台灣民眾多半認為海外入境者還是必須要先居隔,目前3+4政策約有六成的支持度。

        而針對境內確診者與匡列者,前者針對確診者7+7的居隔政策,支持度高達八成;後者則依是否有打滿三劑疫苗的邏輯,對於未打滿三劑的匡列者進行3+4與已施打三劑的0+7政策,均獲得過半民眾的支持。可見台灣民眾對於出入國境的感染傳播風險還是相當不放心,多數人則支持現有確診者必須加以隔離的政策,而對於匡列者的風險認知,則與是否施打疫苗具有高度相關。從現有調查看來,民眾大部分支持相較之前鬆綁的居隔政策,但是針對海外入境與匡列者相關規定,依然相較嚴格。

 

迎來大疫之年的常態,商家面臨更多挑戰

        隨著台灣持續高溫,發燒的除了氣溫之外,還有今年底台灣準備迎來選舉的政治白熱化與近期高張的國際政治局勢,也因此民眾的注意焦點除了Covid-19疫情之外,亦有其他許多考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民眾有機會並也逐漸習慣於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透過快篩發現自身染疫,在現有居隔政策與避免疫情傳播的考量之下,各式活動難免需要緊急調整與變動,而這樣的彈性也可能是「染疫新生活」的我們所必須盡快適應與習慣的。面臨民眾預期縮減消費預算,以及民眾預期大部分消費會是在民生用品上,這些都會是大疫年下的新生活、新常態,但如何因應這樣的情勢,順勢推出讓民眾有感的、打到痛點的商品服務,將會是所有商家眼下面臨的一大即刻考驗。
 

 

 

執行單位|z.com Engagement Lab

調查日期|2022 年 7 月 8 日至 7 月 11 日

調查方法|網路調查

調查對象|16-60 歲台灣上網民眾

樣本數|885份

筆者|許月苓

 

本文轉載自Engagement Lab原文出處

 

責任編輯:王孟妤

核稿編輯:Mia

對研究有興趣 希望進一步合作嗎?

聯絡我們露出圖片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