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稀缺性資源短缺,不同目標間的隱性衝突……我們能攜手通往共好的道路嗎?

2021-06-03 SDG/ESG/永續

閱讀重點

淨水與衛生是台灣網民第四重視的永續發展目標,此目標的宗旨為「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五月份的台灣社會,除了疫情升溫,久旱也造成人心惶惶。當資源短缺時,該如何凝聚全民一起攜手通往共好的道路?

文:許月苓

 

全民有感的「淨水與衛生」議題

 

五月份的台灣社會,猛地突然沉浸在COVID-19疫情升溫的高度緊張當中,此外,久旱也造成人心惶惶,讓民眾處於擔心是否隨時會限水的高度危機當中。所以當這幾天鋒面帶來高強度的降水,各地水庫稍微有些進帳,大家無不鬆了一口氣。民眾關心的程度,更顯示在掀起了一波關注石門水庫影像即時直播的風潮,一度有超過八千人同時在線觀看,並在留言區互動以及訴說祈雨的願望,這可能也是除了先前各重要宗教廟宇舉辦傳統祈雨祭典之外,防疫時期另類的數位集體祈雨儀式。

 

水資源的稀缺性與難以捉摸風險,以及因此衍生出的衛生、環境議題,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單次問題,往後可能還有千千萬萬的挑戰會發生,因此是否能夠永續發展,實在是一項複雜且牽涉甚廣、考驗人群生活的重要關鍵。追求「淨水與衛生」包含了「每個人都能喝到乾淨的飲用水」、「免於處在極端水患的脆弱性或恐慌當中」、「生活環境成為能因應暴雨乾枯的韌性城市」,以及「不受汙染水源威脅」等概念,在此次SDG調查中,台灣民眾對此議題的重視度排名第四。

 

Picture1

 

 

不同年齡層關注「就業與經濟成長」的理由不同,但皆須同理並與他人產生連結

 

另一方面,雖然毫不意外「就業與經濟成長」拿下民眾最關心的SDG目標第二名,但仔細考究,非常有趣的是不同年齡層的族群,其實各有著不同的在意重點:26歲以下的民眾支持「相似」的論點——已經有很多人在之前打拚了很久,我們更該連結彼此,團結一起努力。27歲到41歲的民眾則多半會被「持續」論點所打中,也就是雖然已經努力了很久,但經濟是場持久戰,在戲棚下等久了就可能收穫良多,所以要進一步追求發展未來的可能性。相較之下,主要能說服42歲與以上民眾的是「共識」,也就是強調持續追求就業與經濟進步已是國際潮流,我們不應永遠差那麼一截、落人之後。

雖然不同族群的核心關懷不同,但至為重要的核心與策略依舊萬宗歸一:強調同理他人、與人產生聯繫。然後在此之上施予更細緻的說帖與手法,分頭進擊不同調查族群間的關注點。此外,不同年齡層也在媒介接收上有所差異:42歲以上民眾依舊以傳統電視為主,26歲以下族群則習慣在社群媒體上接收資訊,這深刻形塑了該運用什麼樣的訴求風格、形式、操作策略等,方能得到最佳的溝通與呼籲效果。

 

Picture2

 

 

「淨水與衛生」VS.「就業與經濟成長」並非零和賽局

 

然而我們也必須面對一個艱難的現實:在不同的永續目標當中,是否會有優先順位的選擇,造成計畫上必須取得苦澀的妥協,甚至是隱含更根本性的衝突?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是存在的,比方說人們可能時常需要在「淨水與衛生」與「就業與經濟成長」之間做選擇。最淺顯易懂的例子,好比缺水時殘酷的優先供水順位,以及發展經濟時勢必會對環境造成或多或少的衝擊。

 

然而這些問題絕非零和賽局(zero sum game),其中必然有很多折衝樽俎的協調空間。若以民眾支持「淨水與衛生」的關注切點來看,「互利」是非常有力、大家能接受的說服論點,因為我們幸運能擁有今日的成果,所以更該互惠回饋給其他人。依此類似的邏輯,「經濟發展」與「淨水與衛生」不該被完全對立起來,而應該要盡可能全面性的了解優先可執行的目標、了解衝突點在哪、不能割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並且找出一個盡量達到「共好」與「永續」的行動方案。

 

「開明的利己」讓人們想得更遠、更透徹,也更永續!

 

Picture3

 

 

儘管道阻且長,但調查透露出許多希望的曙光:含括各個世代,有高達七成五的民眾都願意以行動力挺支持永續目標;此外,42歲以上的世代更願意支持或購買為永續目標盡力的企業。在政治哲學中,有一派學者解釋為何人們願意妥協,甚至選擇眼前看似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稱之為「開明的利己」(enlighted self-interest)。這是一種理性的利己主義,因為知道自己在社會中需要他人的存在與互助,某些利他的行為最終可以讓自己受益,因此人們願意基於可預期的、放眼未來、長期較大的利益,而犧牲眼前短線的好處;人們會為了實現永恆的價值,而寧可放棄立即性的享受。而這也許也傳達出SDG的理念精隨,也是行動者可以採取的實踐策略。

 

 

責任編輯:黃玟捷
核稿編輯:賴育萱

對研究有興趣 希望進一步合作嗎?

聯絡我們露出圖片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